近日,科技日报记者探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济宁市嘉祥县大豆优新品种展示示范区,看到一幅丰收在望的景象:豆秸又粗又壮,豆荚密密麻麻,长势十分喜人。
从去年至今,农业农村部、中国种子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纷纷来到示范区调研,这里的大豆优新品种赢得专家们交口称赞。
“圣豆101”被誉为百里挑一的好品种,具备耐密优质高产特点;“郓豆1号”最高亩产369.7公斤,荣获2023年全国大豆高产竞赛“清种夏播”组第一名……
嘉祥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高先涛向记者介绍,这片占地300亩的区域展示了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24家种业企业,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34家高校院所的626个大豆新品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研发农业“芯片”,嘉祥持续发力。据了解,该县年繁制种量约2.4亿斤、良种推广覆盖2400万亩,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我们推进科企深度融合,构建了协同创新体系。”嘉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冬丽告诉记者,嘉祥推行“一家企业主导对接一个科研单位”模式,推动种企与68家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建成全国首家大豆种业院士工作站、8个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等80余人;培育大豆种子产业集群骨干企业24家。
“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很高,这是短板,也意味着潜力。”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协新认为,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发挥种业科技优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增强大豆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措施。
走进山东华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只见38个自主研发的大豆新品种被放置在透明瓶子中,整齐地分列左右,仿佛等待接受一场“科技检阅”。这些品种都出自该公司董事长、农民高级农艺师钱振亚之手。
他随手拿起一瓶大豆种,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自研的‘郓豆1号’,别看它外形不出众,但连续两年刷新了山东夏大豆高产纪录。”
新品种创造高产量,诠释着“藏粮于技”的真谛。
嘉祥人将国内大豆产业链条上的科学家、企业家、种植户们紧密团结在同一“战壕”中,共同播下“郓豆1号”“华豆17”等数百个优质大豆品种,迎接收获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