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据天天财经调查,去年6月28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批准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沪深交所发布相关业务规则,明确ETF纳入条件及调整机制、交易安排等事项,同时与相关各方密切协作,组织市场参与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去年7月4日,首批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正式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包括53只沪股通ETF、30只深股通ETF、4只港股通ETF的首批88只产品“尝鲜”。
其中,首批深股通ETF规模合计1534.54亿元,覆盖创业板ETF、沪深300ETF等核心宽基产品,以及生物科技ETF、芯片ETF、碳中和ETF等代表性行业主题产品,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等领域。首批港股通ETF规模合计1694.84亿港元,包括盈富基金等股票ETF。
随后ETF互联互通经历扩容,目前纳入互联互通机制的ETF数量已从首批87只扩容至103只。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沪股通ETF数量已达到60只,深股通ETF数量达到37只,港股通ETF数量达到6只。沪深股通扩容的ETF中,有6只为布局科创板、创业板的双创ETF。
从基金管理人的角度,纳入沪深股通的ETF涉及21家基金公司,其中,广发基金和华夏基金旗下ETF纳入沪深股通的数量较多,分别为13只和12只;国泰基金、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等3家基金公司旗下则均有9只基金纳入ETF沪深股通;天弘基金、嘉实基金旗下纳入ETF沪深股通的产品数量也在5只以上。
自ETF互联互通“开闸”以来,市场交投活跃,整体成交金额持续放量。从北向资金的交易情况看,去年7月的成交总额为3.96亿,随后在8月、9月的单月成交额接连突破6亿元、8亿元的关口,去年10月迎来“十一假期”,北向成交金额稍有缩水,但在11月、12月,北向资金依旧交投活跃,单月成交金额一度突破30亿元。
今年以来,成交金额整体放量,一季度每个月份的总额均站上40亿元关口,虽然4月市场交投稍显平淡,但5月、6月接连两个月成交金额创新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今年6月的北向成交金额为136.12亿元,较2022年7月的3.96亿元增超33倍,为3338.75%。
截至7月3日,过去一年北向累计成交总额为492.89亿元,南向累计成交总额为3353.28亿元。南向资金月度成交总额从2022年7月的39.71亿元,增至2023年6月的853.88亿元,增幅为2059.29%。
具体到单一交易所来看,成交的放量依然显著。以深港通ETF为例,截至今年7月3日,深港通ETF累计成交约1800亿元。去年7月,深港通ETF的合计成交额约为30亿元。